查看原文
其他

康熙帝御书“中山世土”

刘洪胜 皇史宬 2019-11-15

康熙题匾-中山世土

       琉球(即现日本冲绳),自明朝起就是中国的藩属国,每两年来华进贡一次,其贡使乘船由福建登陆,北上进京。明末,局势动荡,中琉交通中断。顺治年间,清廷遣使招抚琉球,续建中琉宗藩关系。康熙帝即位后,双方关系发展迅速。

首里城王宫(复建)

       顺治十一年(1654),清朝颁给琉球诏书印信,并沿袭明代朝贡体制,因南方反清力量活跃,清朝未“封”、琉球未“贡”,中琉交通即告中断。至康熙二年(1663),清朝遣使册封尚质为琉球国中山王,琉球随后遣使谢恩,自康熙五年起两年一贡,双方建立起实质性的宗藩关系。后因吴三桂起兵叛乱,耿精忠踞福建响应,中琉交通再次中断。期间,琉球派员探问并拒绝耿精忠招抚。康熙十六年(1677)二月,清军收复除厦门外福建全境。次年,琉球恢复朝贡。

康熙帝将“中山世土”四字给大臣观看

       康熙十九年(1670),琉球世子尚贞(尚质长子)派遣耳目官毛见龙、正议大夫梁邦翰赴京入贡并请求袭封“中山王”。康熙帝认为琉球“恭顺可嘉”,同意遣使册封,并命翰林院检讨汪楫、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为册封使。汪楫请求皇帝颁赐御书,礼部奏议不准,康熙不以为意,亲书“中山世土”四大字赐给琉球。众臣认为,不仅其字体“尽善尽美,毫发无憾”,而且使属国“咸知皇上以人文化成天下之意”。

康熙帝任命册封使臣

        康熙二十二年(1673),汪楫等携带诏敕和御书赴琉球册封尚贞为中山王,得到了琉球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反馈。尚贞给康熙帝的奏书称“蒙皇上特恩赐臣御笔,煌煌天翰遥颁小邦,荣光烛天…”,又称因康熙帝“文德功烈,格天感神,且有御笔在船”,册封船到达琉球时出现了“万鸟绕蓬而飞,两鱼夹舟而进”的瑞象。琉球作为明朝藩属,经济文化发展久受其益。明朝覆没,又经清初反复断续,中琉关系不确定因素增强。尚质去世之后尚贞久未受封,康熙帝此时遣使册封又亲赐御书,政治意义巨大。尚贞获得的不仅仅是“中山王”的封号和御书,更是清朝重视琉球,中琉关系朝着更紧密方向发展的强烈信号。同年十一月,尚贞遣使谢恩,并进献了册封国王和颁赐御书的贡物。
        康熙帝御书“中山世土”,开创了清朝皇帝颁赐琉球御书的先例。此后各朝均有颁赐,颁赐时机也不限于册封国王,雍正帝就曾在琉球遣使庆贺登极时,赐“辑瑞球阳”四字。康熙帝为琉球题写御书,还对其他藩属国产生了影响。册封安南的使臣明图也请求赐安南御笔,康熙帝认为“安南亦系外藩,既已颁赐琉球,安南亦应颁赐”,时值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前夕,出行回京后,御书“忠孝守邦”四字赐给安南。

雍正题匾—辑瑞球阳

        随着局势的稳定,中琉关系在结束了时断时续的状态之后,步入了快速升温的轨道。进贡物品、赏赐物品、接贡、贸易免税、派遣官生等制度不断完善,开创了中琉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新格局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